工业节能“十二五”规划重点行业节能途径与措施
具体节能措施包括焦炉干熄焦技术、余热回收等,每个工序都有明确的能耗效率目标。在有色金属行业,提升铜、铝等产品的附加值,倡导循环经济,限制产能扩张,并推广节能冶炼技术,如电解铝烟气余热发电和金属矿山高效选矿。各产品如电解铝、铜冶炼等都有明确的节能措施和目标。
有效实施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,对于推动工业的升级转型,确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,以及实现节能减排的国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措施之一。例如,在工业领域推广高效节能的电机、锅炉、照明系统等设备,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。此外,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,如太阳能、风能等,也能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,从而降低碳排放。
钢铁产业的发展政策?
1、为了提升钢铁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,推动产业调整,优化产业布局,倡导循环经济,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,以及强化环境保护,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,我国正致力于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。目标是使钢铁产业不仅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,而且在数量、质量、品种上具有国际竞争力,从而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。
2、第一条,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旨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,兼顾资源、能源和环保,保持适度生产能力。目标是提升综合竞争力,使之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和强国。第二条,通过产品结构调整,到2010年,我国钢铁产品的优良品率将大幅提高,能满足建筑、机械等多领域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部分需求。
3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、能源及环保状况,钢铁产业政策目标是保持合理规模,以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竞争能力,使中国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与强国。通过产品结构调整,到2010年,中国钢铁产品质量大幅提高,满足建筑、机械、化工、汽车、家电、船舶、交通、铁路、军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需求。
4、修订钢铁产业政策,提高能耗、淘汰落后标准,并强化环保指标和资源配置要求,如优先配置大中型企业的铁矿资源。强化建筑工程用钢标准,提升抗震标准,扩大钢结构使用比例,提高相关地区建筑用钢标准。促进钢铁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,完善配套产业发展政策,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合作。
5、到“十四五”时期,根据《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布局结构合理和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以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等,成为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钢铁行业的重要任务。
6、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内容,以供参考。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原则要求 a)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、能源、水资源、交通运输、环境容量、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。
“双碳”背景下钢铁业降碳减排的五大路径
1、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。去年四季度以来,在新增两批中央投资共2300亿元中,安排节能减排投资 195亿元。其中安排城镇污水、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工程130亿元,安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40亿元,安排支持10大重点节能工程、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25亿元。
2、实现碳中和目标,可以分四步走,即控碳、减碳、低碳、碳中和。目前能源生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85%,实现减排需从产能端、用能端和碳汇端三端发力。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、核算与核查、技术与装备、监测、管理与评价等五大类标准。
3、未来碳减排有五大路径,包括资源增效减碳、能源结构降碳、地质空间存碳、生态系统固碳、市场机制融碳。比如在资源增效减碳方面,要高度关注“无废城市”系统构建,控制废水、废气、废热,逐步走向“无废社会”。在能源结构降碳方面,要从现在的化石能源为主走向未来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为主。
4、工业领域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、工业生产。钢铁、有色、建材、化工等行业分别占据较大比重。面对减碳挑战,路径可从结构调整、节能降耗、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着手。工业企业降碳逻辑与方法 工业企业应遵循基础、高效、减排、循环的降碳逻辑。方法包括使用低碳清洁能源、提升能效、降低物耗、资源综合利用等。
5、建筑碳中和五大路径 提升建筑节能标准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,经过了30多年的艰苦努力,我国的建筑节能经历了五个时代(如下图)。
6、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、工业、交通和居民消费。中国减排需关注能源结构,煤炭是主要排放来源,清洁能源的使用和产业结构调整将是关键。电力生产和供应、黑色金属冶炼、水泥生产等行业首当其冲,而山东、江苏等地区则是重点减排区域。